5月10日今天下午,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访问《民生在线》,与网友交流建设中医药强市的相关情况。
目前,全市已建成中医医院46家,床位7038张,中医医生6232人,常住人口6.2名,中医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全市所有政府办公室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都设立了中医科,政府办公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镇(街道)卫生中心可以提供中医服务,形成15分钟的基层中医服务圈。
全市共有46家中医院牵头成立半岛中医联盟。
据薄涛主任介绍,青岛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社会办公室中医药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城市,承担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在国内中医药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青岛积极落实山东省委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率先成立覆盖胶东半岛五市(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威海)的半岛中医联盟,促进中医药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目前,该市已建成46家中医医院,床位7038张,中医医生6232人,常住人口6.2名,中医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胶州中医药医院恢复重建,实现县级公立中医药医院(西海岸西区2家、即墨、胶州、平度、莱西1家)的全面覆盖。
同时,全市所有政府办公室都设立了中医科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建成国家医学博物馆169家,精品国家医学博物馆61家,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00家。全省率先建立了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村庄和一个村级国家医学博物馆。100%的政府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道)卫生中心。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服务,形成15分钟的基层中医服务圈。
全省中医院数量第一,青岛初步形成了中医业集群。
目前,青岛正在建设省级区域中医药中心,建设国家重点中医药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业33个,成功获批海洋中医药、中医药制剂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岐黄学者1人,全国优秀临床研究人才9人,省老中医、中医、省、市基层中医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有46家中医院,在全省16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初步形成了以肺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科、肿瘤、康复为优势的中医药专业集群。
为引进优质中医药资源,青岛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包括青岛中医药研究院、青岛研究生院等部门,努力建设成为我市中医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研究所已成立。由泰山学者领导的20人专家团队已入驻,并启动了多个研究项目。研究生院项目正在加快。
21名挖掘民间中医资源的专业人员已获得中医资格。
民间中医是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市高度重视民间中医资源的探索和利用。一方面,根据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中医专业人员(通过教师学习中医或多年实践,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中医资格;根据考核内容注册后,可从事中医活动)考核。2019年,省卫生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在崂山区、济南淮阴区、章丘区开展了中医专业医师资格考核试点工作,13人通过考核。2021年,省卫生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启动了全省中医专业医师资格考核人通过考核。
另一方面,要做好民间中医特色技术的挖掘工作。近年来,山东省推荐了2项民间中医诊疗技术,推出了25名传统医学专家。加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继承,鼓励合格项目申请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省级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市16个,县31个。
推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科普展览。
同时,在中医知识科普方面,全市连续多年开展健康宣传月活动,每年举办三伏健康节、健康软膏节和200个中医科普(健康)讲堂,年平均受益30多万人。建设17个省、市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1个中医特色城镇(街区)、200个健康指导门诊为中医健康文化服务网络的主体,依托市卫生委员会推出中医科学专栏——黄色百科全书,青岛新闻网合作推出中医在线中医科学专栏,邀请相关中医专家开展公益讲座,向居民普及中医健康知识。
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方面,我市在上海合作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设立了中医药展厅,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会议,设立了中医药体验馆和智能博览区。鼓励和支持国风药业等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向全球。建立了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接待了近500名外国学生学习针灸、按摩等中医传统技能。建立了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
目前,青岛市政府已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包括青岛中医药研究所、青岛研究生院等部门。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研究所已成立,研究生院项目正在加快。建成后,青岛将选拔部分重点学科,招收硕士、博士、外国学生,培养中医健康、康复、国际交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建设中医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训基地。